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9|回复: 0

杨宗仁教授PCI第一阶段讲座笔记 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9 1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另一个例子,妈妈给一个2岁半的孩子做社会参照的训练。通过参照妈妈点头和摇头来猜测数字藏在哪里。孩子看妈妈的时候,妈妈每一次都有反应,很有趣,所以孩子就会更多的看妈妈。社会参照以情绪为主,点头摇头是最简单的,再到手势,表情,最后是眼神,眼神是最难的。社会参照的训练很重要,需要融入生活,而不仅仅是在特定情境中训练。
   
   
训练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点头,摇头,手势,表情,眼神,从容易到难。影片展示,妈妈把镶嵌板散落在地板上,再由孩子根据手的指示捡起来,一开始手与物品的距离最好不超过30公分,开始甚至可以是接触性的,然后再拉长一点,逐渐过渡到远距离的手势指认,远距离包括很多不确定性,因此难度要高很多。

训练还包括角色互换,先跟随妈妈的指认,再主动做指认。

   
一个2006年的研究(Kasami?),提出分享式注意力训练有十个层次,应该先从要求训练开始,伸手取物,伸手给物,手指指示,跟随近距离与远距离指示的要求,先把这四个基本的要求能力训练起来。手指指示的分享,跟随近距离远距离的指示分享,展示,给予,给予回应。杨教授再加上两个,社会性参照,眼神交替。眼神交替是很早出现的分享式注意力。

   
训练先从要求做起,会跟随要求和提出要求后,后面的训练才有可能。还要把训练分成主动跟回应两大类。

   
影片展示一个要求的训练,孩子很喜欢车子,爸爸的口袋里有很多的车子,每次只要孩子要求,就给他那一辆车子。这是给物要求的训练,当然,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的眼神。

继续展示例子。I Spy 的训练,就是寻找东西的训练。提出要找的东西,东西在房间里或者在卡片上,让孩子指给你看。比较高级的是,指出物品的功能,让孩子去指。例如:有一样东西,天气热的时候可以用。--电风扇。

   
再看更难的例子。参照妈妈的眼神,有两个玩偶,妈妈眼睛看哪一个玩偶,他们就抢哪个玩偶。然后还会交换角色,让孩子主动去看,妈妈去抢。这个难度要更高。主导和回应都很重要。例子中的孩子,能够跟随妈妈,但是自己却很难用眼神去指示妈妈。就算在结构化训练中做到,但是当情境,对象,距离不一样时,孩子不一定可以,所以要做泛化。

   
有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好,很聪明,我们就会忽略孩子在非口语能力方面的欠缺,跟随手势和眼神有困难。鉴定高功能的阿斯伯格,就是自由聊天和讲笑话。

   
展示一个高级的眼神训练,妈妈用眼睛看积木,孩子就拿积木。然后轮到孩子,妈妈先把积木拉远点,降低难度,然后妈妈拿对积木以后要孩子用点头,摇头或者表情来表示,这里妈妈给了很多的选择和示范来表示拿对,拿错,很好的泛化。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妈妈做示范,然后说实在不行就用手来指。
展示一个在生活中做的训练,去买菜的时候,想要什么样的蔬菜水果,看妈妈点头还是摇头再去拿。等孩子熟悉以后,角色要交换。ZB孩子没有所有权的概念,会乱动别人的东西,乱摸别人的食物,不征求别人的同意就拿。这一点从小就要训练好,在社会上很难生存。例如把他的东西都贴上他的照片,公共的东西贴上彩虹,这两部分可以用。即便在家里面,爸爸妈妈的东西也不可以随便拿,如果习惯了出去就会乱拿别人的东西。


   
这部分要先从同意参照开始做起。大人要学会一些技巧,第一是要减少语言,甚至只用手势动作,如果问题太多,孩子反而会忽略。先观察孩子怎么玩玩具,再决定如何介入。一开始孩子没有注意你,可以夸张一点,等孩子被激发以后,就要恢复自然的神态,实现正常的自然的互动。


第四部分  介入案例及点评
   
关于自闭症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机。第一是从幼儿园老师的角度来看,希望孩子情绪稳定,没有行为问题;能够生活自理,吃饭,上厕所,穿衣服;可不可以坐得住;可不可以听得懂一些基本的指令;有没有简单的认知,可不可以了解。

   
第二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希望孩子具有以下能力再去幼儿园,第一是是不是对人有兴趣,能不能去观察同学;第二具有一些自发模仿能力;第三是是不是对非口语的理解是不是有一定基础;第四就是他会不会玩一些基本的游戏,首先要跟家长玩得起来。ZB孩子一般跟家长互动最好,其次是老师,再其次是大龄孩子,然后是小龄孩子,最后是同龄人。

   
如果孩子能够在小团体里面互动良好,逐步渐进是比较好的。但是要看有没有这个条件。

   
跟自闭症孩子玩假扮性游戏的时候,持续的时间很短,30秒,1分钟就玩不下去了,说明了孩子脑子里面关于日常生活的了解很贫乏,平常没有仔细观察,而普通孩子无时不刻不在生活中学习模仿。所以我们跟孩子玩游戏,尽量还是依据生活经验来玩,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去观察生活,复习生活。三只小猪,嫦娥奔月,都不够现实。从动画片学来的东西也一样,不够生活化,没有基础。在生活中要随时提醒孩子爸爸妈妈的行动,炒菜啊,扫地啊,跟他讲解,给他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一、眼神交替的训练

   
主要都要影片展示,一边展示一边做细节的点评。

在给孩子做训练的时候,不要太密集,不要让孩子压力很大。家长会因为孩子落后很多而感到焦虑,但是还是要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去学习。不要把训练排得太慢。一定要让小孩子睡好。6岁以下的孩子要早点睡,9点以前就应该睡。
   
影片展示在玩具和老师之间做眼神交替的训练,用不同表情和声音让孩子注意到你也觉得玩具很好玩。ZB孩子拿到新玩具的时候,一般都不看人,直接摆弄玩具。这个时候也不用刻意去打断,帮助他尽快熟悉。所以我们做训练的时候,如果拿一个很复杂的玩具,孩子就会花很多时间研究玩具,很难做分享的训练。最好是简单而有趣的玩具。

     
做游戏的时候要有变化,有变化和新的经验才有分享。游戏中的变化点才是分享点。玩法有变化创意才能诱发孩子的分享欲望。刻意制造意外也可以引发分享。孩子会笑的地方一般都是肢体动作,还有意外以及动态性的变化。夸张的走,把鞋子放在头上,躲猫猫也是一种动态变化,一会出来一会儿不见,孩子也会觉得很有趣。还有一个孩子很喜欢大便,家长就做了很多有大便图案的手帕,孩子表现好就给他一朵大便,孩子就很开心。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有趣的游戏。包括笑话,孩子会对很低级的笑话有反应。

反复观察自己给孩子做的训练很有帮助,反复看能看出很多细节方面的的缺失。在台湾训练老师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对话的逐字分析,把所有的对话都记下来做分析,这样老师会变得很专业。家长要变专业,也需要这样来做。此外,人,事,时,地,物五种泛化要时时泛化,人的泛化最难,地点也较难,因此要优先进行人的泛化。能力好的孩子在物品中的泛化比较容易泛化,但是换了人就没有这么容易。

   
在做训练的时候,随时都要有变化,有一部分变,一部分不变,虚虚实实,才能让孩子一直把兴趣集中在你身上。

   
在做假想性游戏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混淆现实和想象,所以要看孩子的程度,例如吃手指,有的孩子会嚎啕大哭,他们以为自己的手指真的不见了。甚至有高中生,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时候,还会恐惧真的会被抓到警察局。所以在玩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想法,不要去引爆孩子的地雷,要顺着孩子的兴趣来。而要引爆地雷很简单,给他不喜欢的,拿走喜欢的,马上就爆炸。
读书是很容易做分享的训练。


二、手指指示的训练案例

   
妈妈在墙上贴了一些图片,然后找机会做手指指示的分享。指到冰激凌的时候,妈妈等待孩子一起讲出来。做分享式训练,需要创造环境,在家里做一些变化,才有可分享的素材。出门游玩也是分享的好机会。ZB的孩子对于分享很难。让孩子大量的看到我们的分享,他的注意力在哪里,就跟他分享哪里,慢慢潜移默化,孩子就会发展一些主动分享的能力。
   
   
在环境里做一些新的布置,孩子自发的去指认。看电脑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做手指指示的分享。

   
在做训练的时候,实际上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能力。因此训练要以活动为本位,因此在家里首先要建立起好玩的活动,再把明确的目标引进去,例如这段时间主要练眼神,或者主要练分享,等等。活动本位意味着,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不要玩。


三,眼神分享和追视的训练

   
平常在环境里要做变化,家长可以经常的故意去看一些东西,吸引孩子来注意你在看什么。这些都是日常训练。

   
行为学派的优点,一是增强原理的运用,所有人都会受到增强的影响;二是行为的功能分析,孩子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功能;第三是目标分化,将复杂的东西分解成简单的步骤;第四是做正向行为的支持,做得对的要鼓励,做得不对的要告诉他正向信息。例如孩子把东西扔到地上,不要说:“别扔!”要做正向行为的支持:“这个扔到垃圾桶。”

   
发展学派的优点,跟随孩子的兴趣,重视自然情境的运用,融入生活,重视亲子互动,重视游戏和领悟力,让他们拥有建构和解决问题的悟性。悟性的培养要靠等待,靠在环境中激发。不管孩子程度高度,等待都有必要,我们的协助要掌握好时间点,不能过早的协助。

   
总结:

   
一开始可以用夸张的方式跟孩子互动,互动时放弃大人的角色,变成孩子的玩伴。
尽量不要用食物做强化物,会转移孩子的动机和方向,孩子慢慢不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为了吃而合作。
跟随孩子的兴趣做互动,一对一互动时没有问题,但是小团体时就很难。小团体的时候需要跟随老师,我们小孩子在跟随他人上有困难。因此,跟随孩子的兴趣只是最开始的策略,慢慢的要教孩子跟随父母,否则孩子很难在团体中跟随孩子做互动。地板时光里面强调的跟随孩子的兴趣,都是指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跟随。

   
一开始可以完全跟随孩子,孩子主导权100%, 等到孩子跟家长互动良好后, 要慢慢夺回主导权,最好的一对一互动是各占50%的主导权。但是在幼儿园的团体学习中,孩子基本上是没有所有权。所以我们在学习各种行为疗法时,要注意别被其限制死,要能够活用。教学一定要有阶段性。


调整既有的互动。跟孩子互动和玩游戏很重要,但是要划分游戏时间和非游戏时间,让他学会判别游戏情境,例如在公交车和图书馆里就不能玩游戏。

   
对家长而言最困难的三个技巧,第一是夸张的声音表情,家长常常放不下,家长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或者家长互相把对方逗笑;第二,等待。每天使用提示的次数要尽量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4-29 08: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