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闭症论坛-自闭症家长交流第一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1|回复: 0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0 0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案背景
  
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为一些小矛盾冲突或受到挫折时,就作出侵犯他人利益的反应,例如毁坏别人的东西,打、踢、骂别人,对成人蛮横无理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问题行为,应尽早矫正,否则,以后矫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或者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劳神费力,但事倍功半。
  
通过观察发现小p是我班中一名具有典型攻击性行为的行为特征的孩子,我对他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分析,试图找出纠正和干预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诊疗措施。
  
  
二、研究对象
  
1、一般情况:小p,男,今年12岁。该生为孤独症儿童,有语言能力,可以进行沟通。
  
2、父母情况: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一直和爷爷奶奶接送,全家对他教育问题很重视。
  
3、问题行为的表现:该生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易发怒,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并且每当教师大声教育他时,这种攻击性行为会加强。
  
  
三、发展水平评估
  
1、生理评估:孤独症儿童
  
2、心理评估:注意力不集中,有行为偏差,自控能力差
  

四、个案观察记录
  
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发生次数
  
被矫正者:小p  
  
观察场所:本班、操场
  
观察时间:在校时间
  

五、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一直和爷爷奶奶接送,全家对他教育问题很重视。
  
2、智力因素
孤独症儿童,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判断,动手操作能力强。他对自己的情绪和过激行为无法控制。
  
3、体能方面
该生身体发育接近本年龄段儿童。
  
4、社会学因素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学习、模仿是很有关系的。社会学理论把攻击性行为看作是由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在现代社会,影视中的暴力内容往往对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有较大影响。本来就喜欢打打闹闹的儿童,观看了暴力节目后,会增加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或直接模仿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并引以为傲。小p告诉我,他最爱看奥特曼,看到奥特曼和怪兽打斗的时候,他就特别兴奋,会忍不住比划两下。由此增加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5、心理特征
从认识方面来看,小p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攻击他人只为了图自己的一时兴起,缺乏道德观念。从性格来看,他显得有些内向,但很喜欢跟着瞎起哄,情绪不稳定,易发怒。在意志方面也明显的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从动机方面来看,他的动机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六、矫正过程
  
  
通过了解和分析可知:小p脾气暴躁、行为冲动,易发怒,但他还是很单纯、没有心机、喜欢听好话。于是,我分阶段采取了如下对策:
  
1、第一阶段:收集学生的基本资料和有关攻击性行为矫正的方法,了解学生爱听好话,有点吃软不吃硬。
  
2、第二阶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矫正。
  
(1)    告诫父母最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
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时要求父母改变对孩子事事迁就的态度,另外,还要家长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    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首先,我在集体活动时有意对小p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告诉他,打人、骂人、欺负同学等行为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不但老师不喜欢,同学也不欢迎有这种行为的伙伴,大家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的好孩子。如果有某个小朋友以前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改正了,大家都会原谅他的。并在活动中时时关注着他,暗示他:“能和同学们好好的玩,是吗?”,当他真的好好的玩了,我就会及时给予他奖励,肯定他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可以帮助小p建立有效的行为机制。
  
  
(3)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创设让小p在一段时间内避免接触人际关系的环境,尽量减少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机会。并指定几个模范学生与他为伴,及时对他的良好行为予以肯定和鼓励,教育他坚持下去。使用“家校联系册”,通过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力求教育方法的一致性,使小p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
  
  
3、第三阶段:强化良好的行为,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接触,我了解到小p爱听好话,于是,在强化他建立良好的行为过程中,只要发现他情绪波动较大或有良好的行为出现时,我都及时对他进行劝说和表扬。另外,我发现他很爱玩电脑游戏,如果他做的好,不欺负同学就让他玩游戏,让他从正面表现自己的能力,加强他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七、研究反思
  
  
研究发现儿童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矫正过程较漫长,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
  
  
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为一些小矛盾冲突或受到挫折时,就作出侵犯他人利益的反应,例如毁坏别人的东西,打、踢、骂别人,对成人蛮横无理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问题行为,应尽早矫正,否则,以后矫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或者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劳神费力,但事倍功半。
  
  
PP,男,今年12岁。该生为孤独症儿童,有语言能力,可以进行沟通。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一直和爷爷奶奶接送,全家对他教育问题很重视。该生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易发怒,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大喊大叫;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并且每当教师大声教育他时,这种攻击性行为会加强。
  
  
1. 正确对待其攻击性行为
  
  
PP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看到别的同学时,他会莫名其妙地亲别人;做操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经过分析,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PP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同学们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同学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
  
  
2. 帮助他解决某些学习困难问题
  
  
PP的视觉、听觉十分敏锐,人也很聪明,但做事不专注,缺乏耐心。如:
  
走迷宫半途而废,绘画时刚画上几笔就东张西望,为集体做事也不能有始有终……我认为这些学习上的困难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个性和行为的问题。据我观察,他其实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特别喜欢修理东西、拼搭各种交通工具和做手工,但由于没有耐心,自我控制力差,完全凭兴趣,再加上他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所以,一碰到学不好的东西,就容易丧失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放一放、帮一帮、夸一夸。所谓“放一放”,就是适当降低要求,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绘画时只要求他画出自己喜欢或会画的一样东西。所谓“帮一帮”,就是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使他能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夸一夸”就是多说些赞美的话,帮助他逐步树立自信,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3.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PP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同学常常出于厌恶他打人的行为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我认为,改善伙伴关系对减少他的焦虑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如当他在为班级打扫卫生时,我便夸他关心班集体;当他修理好某件物品时,我便夸他手巧;当他写字工整时,我就立即表扬他认真。通过种种办法,使他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释放焦虑的情绪,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4. 减少矛盾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认为PP的行为与矛盾的教育方式有关,这可能源于他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源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矛盾的教育信息在比较敏感的PP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使他在行为和情绪上表现得不够稳定,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对成人的教育不予理会。针对这一情况,我注意与家长交流,尽可能在教育观念上与他们取得共识,保持良好的沟通。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矫正过程较漫长,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共平台 :点击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
自闭症咨询

无法注册请点击|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平台|法律顾问:段方磊|北京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