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情况下,强者欺凌弱者,即属欺凌行为。持强凌弱不但指推、打、性侵犯等攻击行为,还包括孤立、排挤及出口伤人,如改浑名讥笑、出言恐吓。 
自闭学童在沟通、在社交及行为方面均出现困难,因此很容易成为欺凌对象。 
  
沟通上的困难: 
  
困难1:比较被动,不多说话 少主动投诉,不懂自辩 
 
困难2:词不达意,说话没头没脑,缺乏上文下理 很难说明真相,亦难与同学争辩 
 
困难3:用词古怪,有时说话重复招致同学模仿、取笑 
 
困难4:理解力差,尤其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不容易明白比较复杂深奥的词句,会难以向他们查问真相 
 
困难5:不善与人交谈 没有朋友,感到孤单 
 
  
 社交上的困难 
  
困难1:不懂一般社交常规及人际关系之微妙处,因而反应迟钝或与众不同成为同学的笑柄或戏弄的对象。 
被人捉弄而不自知,更加助长欺凌行为 
 
困难2:过于敏感,因容易误解他人,而轻易投诉,看事物非黑即白,常直斥人非。 
引起别人的反感,与人结怨而不自知 
 
困难3:不懂得遵守规则 
不受欢迎,容易被排挤 
 
  
 性格固执,兴趣狭隘 
  
特性1:兴趣不多,嗜好甚为奇特(例如:巴士路线,天气报告)缺乏共同话题,无从建立友情 
 
特性2:对自己的兴趣过份执迷,不理会他人的兴趣,亦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与人交往只限于讨论兴趣,而没有感情的交流 
 
特性3:行径古怪(例如:部分可能会自言自语、动作夸张、对某些声音或光线过敏)同学可能不愿与他为伍 
 
特性4:对自己的行为或想法非常执着,勉强他人跟踪,招人反感,容易树敌。处理欺凌事件 
 
  
 调查 
х不宜让口齿不伶俐的自闭学童与同学对质,强弱太悬殊 
√宜分开来查问,个别了解情况 
х不宜连珠发炮追问,或期望自闭学童一五一十道出来 
√宜用简单问题,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时空交错的枝节串连,重组事实真相 
х不宜过分着重当事人口供 
√宜多明查暗访,或向其他同学求证当时的实况 
х不宜安排太多人同时进行调查,自闭学童难于分辩查问的人角色,容易情绪不安 
√宜将个案交自闭学童较为信赖的老师处理,可减低查问过程中带给他们的压力态度 
х不宜受先入为主的印象左右,妄下判断 
√宜持平,中立,对事而不对人。 
 
宜谨记: 
1、顽皮学生也有正义一面 
2、行为良好学生不一定不会欺凌弱者 
3、暴力者,同样可以是受害人 
4、自闭学童纵使是受害人,有时也要负上部分责任 
5、不宜单以真相大白找出罪魁祸首作为最终目的 
6、宜接受有时真相难寻,是非黑白未必绝对 
6、宜以教诲为重,让同学们经一事长一智 
 
家长参与 
X不宜执拗责任问题,酿成对立局面 
√宜照顾家长的感受邀请他们一同合作调查 
X不宜让双方家长在不理智或激动的情况下私下解决问题 
√宜分开调查再安排一同接见 
X不宜使家长感到蒙在鼓里,情绪越发不安 
√宜请家长协助引导自闭学童把事情始末说出来后果 
X不宜惩罚过严而产生反效果,导致自闭学童更孤立或招来更多欺凌 
√宜因材施教,惩罚的性质配合过犯,使被罚者从中得到真正教训 
X不宜将事情始末详细公告全班,使被罚者蒙羞 
√宜汲取教训,用以勤勉全班同学 
  
预防工作 
一般同学 
√教育学生认识自闭学童的特性困难 
√灌输“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公民意识,鼓励学生及早报告有关欺凌的事件 
√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团结精神 
√鼓励“大哥哥”、“大姐姐”计划,让较成熟的同学发挥互助精神自闭学童 
√教导自闭学童抒发情绪的方法,并给予他们疏导情绪的机会 
√引导他们多复述日常生活经验 
√教导创见们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区别恶意捉弄与一般嬉戏不同之处 
√透过角色扮演,教导他们拒绝不合理要求,有效地投诉及如何自我保护 
√鼓励他们择友而交,协助他们融入群体生活 
√在学生面前多表扬他们的专长(如:超人的记忆力、对数字的兴趣、绘画的天份等),藉以增加同学们对自闭学童的欣赏和接纳 
 
 |